2022-03-11

【韓】我看少年法庭 4

 


「對我來說,身為法官,我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我的法庭是沒有感情的,我認為這樣才能不帶任何偏見,冷靜地作成處分,然而直到很久之後,我才領悟到,至少在這個少年法庭上,我不應該那麼做,基於這層意義,對於那些曾經因我而受傷的人們,我想告訴他們一句話,身為一個成年人,我向各位道歉。」

我覺得羅瑾熙法官最後這席話是有積極意義的,尤其對於一個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相當自信的掌權者而言,要她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她對沈恩錫的道歉,也可視為是在對那些因家庭失功能而誤入歧途的少年犯道歉。沒有好好地正視少年犯行為背後的感受,沒有好好地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將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正如她自己也輕忽了自己的草率審判將會替這個社會帶來多麼沉重的成本。身為一個成年人,有責任向這些少年犯們道歉,是我們沒有在他們成長的環境中立下良好典範,而這也呼應了沈恩錫和車泰柱的那番對話。

車泰柱法官:「那些孩子究竟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沈恩錫法官:「有句話說,教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如果整個村落都蠻不在乎,就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人生。對於被害人姜善雅來說,加害人真的只有那些孩子嗎?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批判他們,所有人都是加害人。」 

【韓】我看少年法庭 3

 


《少年法庭》裡,延和集體性侵案受害者姜善雅在和沈恩錫法官對話時提到,她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在她遇害之後,疏遠離開她了,原因是她的媽媽禁止她們往來。姜善雅痛苦地表示:「我是被害人啊,為什麼我必須受人指指點點呢?」

社會氛圍總是傾向檢討受害者,總認為一定是他們做了什麼,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願意相信受害者什麼也沒做就遭受不幸的事情。「如果什麼都沒做也有可能遇害,那是否意味著自己也有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如此巨大的不安感所帶來的恐懼,讓輿論不斷地指認受害者身上的種種特徵,希望藉由這些蛛絲馬跡來拼湊並證明,受害者的一切都其來有自,而自己只要避開那些因素,就可以免於厄運。

沈恩錫法官明確地告訴她:「我從事法官工作以來,領悟到一個絕對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被害人,可是卻沒有人明白這個理所當然的事實。妳一定要牢牢記住這一點,這不是妳的錯,抬起頭來,要理直氣壯。」

我想,後面那段也是她對自己說得話,因為她的前婆婆不斷批評指責她,都是因為她不願意好好在家照顧孩子,堅持要外出工作的關係,才會讓孩子遭受意外,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這不是妳的錯」,必須反覆地提醒自己,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那個自我譴責的黑洞裡。

2022-03-10

【韓】我看少年法庭 2

 


愛可以生愛,而恨也會養恨。《少年法庭》第一季最後兩集真的非常令人氣憤也感慨,到底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何以這些少年會有如此扭曲變態的心理?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冷眼旁觀或置身事外都只會讓自己變成整個犯罪結構裡的加害者,畢竟,「教育孩子,需要靠整個村落的力量。」

這部影集讓我想起小燈泡的媽媽 😢

2022-03-09

【韓】我看少年法庭 1

 


遭受家暴傷害的孩子,在受害之後就不會再長大了,即使過了十年、廿年,那也只是時間流逝而已,他們會被獨自拘禁在過去的日子裡。

世上不存在童話般的人生,我以我走過的人生向你保證,差別只在於人們是否能克服自身侷限。

在家受到傷害的孩子們,往往會有自虐傾向,他們會做出反常的犯罪行為,或是跟壞朋友們混在一起,他們自己也很清楚,不能做那些壞事,但他們卻明知故犯,他們希望自虐所帶來的痛苦,也能對家庭造成傷害。他們想引起注意,想傳達自己的痛苦,希望別人不要忽視自己。其實大部分的不當行為都源自家庭。

家庭和環境對少年們確實有重大影響,但是在眾多選項之中選擇犯罪的,終究是少年本身,環境惡劣並不會讓所有人都選擇犯罪。因此對於今天出庭的所有監護人,本庭命你們接受親職教育,多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少年們是無法獨自長大的,今天處分對象雖然是少年們,但處分的重擔,監護人也必須共同承擔。

對於重新出發的人來說,過去的事……有時是種傷痛。謝謝你成為這麼優秀的大人。

--

《少年法庭》超級好看,非常推薦 ❤